甘草的功效与作用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医网摘要:甘草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可用于心气虚,咽喉肿痛,气喘咳嗽,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详细看下文。

甘草是大家最熟悉的中药,记得在小时候经常喝甘草水,甚至刚出生的宝宝也给一些甘草水喝(这是农村人做法),那么甘草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为何很多药方都配上甘草呢?它有哪些独特的作用,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

一、甘草的功效

补脾益气

李东垣指出:“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充盈,而后能滋养元气”,强调了脾胃对元气的充养作用。不论是“先天之精”还是“后天之精”,都需要脾胃源源不断地提供营养,才能盛而不衰,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由此可见脾胃保养是养生的重中之重。

清热解毒

甘草性温,用具有清热、解热毒作用治疗毒症及痛肿疔毒等病证有一定作用

祛痰止咳

缓急止痛

跟其他药配伍以后可以一步一步渐进性的缓解比较急重的症状

调和诸药

甘有緩的作用,用甘草後,把每個藥的藥性稍稍甘緩一下,自然有點調和的意思,也有延緩並拉長其有效期的效果。

二、甘草的作用

1、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后者,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2、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痈疽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桔梗汤。若农药、食物中毒,常配绿豆或与防风水煎服。

3、用于气喘咳嗽。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

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常与芍药同用,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5、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如调味承气汤用本品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胃肠道的刺激。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

此外,现代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常与乌贼骨、瓦楞子等同用。本品尚兼有利尿作用,故常以干草梢作治疗热淋尿痛的的辅助药。

实用验方

治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人参(去芦)、茯苓(去皮)、甘草(炙)、白术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

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炮)。 上药细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治少阴病二、三日,咽痛,与甘草汤不差者:桔梗一两。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温分再服。

治失眠、烦热、心悸:甘草一钱,石菖蒲五分至一钱。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内服。

治疟疾:甘草二份,甘遂一份。共研细末,于发作前二小时取用一分放肚脐上,以胶布或小膏药贴之。

治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数欠伸: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上三味,以水六升,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

治痘疮烦渴:粉甘草(炙)、栝楼根等分。水煎服之。

治阴下湿痒:甘草一尺,并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渍洗之,日三、五度。

治农药(1059、1605、4049等有机磷制剂)中毒:甘草四两,滑石粉五钱。用时将甘草煎汤,冷后冲滑石粉顿服。一日连服三次。

治饮馔中毒,中砒毒:甘草伴黑豆煮汁,恣饮无虞。(《本草蒙筌》)

治铅中毒:生甘草三钱,杏仁(去皮、尖)四钱。二味煎服,一日两次,可连服三至五天。

肺痿(头昏眩,吐涎沫,小便频数,但不咳嗽)。用灸甘草四两、炮干姜二两,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几次服。此方名甘草干姜汤。

肺痿久嗽(恶寒发烧,骨节不适,嗽唾不止)。用灸甘草三两,研细。每日取一钱,童便三合调下。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甘草12~20克。水煎,早晚分服。

低血压:甘草、五味子各6~12克,茯苓15克。每日1剂,分2次煎服或泡茶饮。

肺结核:甘草50克。每日1剂,煎计分3次服用。

传染性肝炎:用100%甘草煎剂15~20毫升(小儿减半),每日3次。

结语:以上就是甘草的功效与作用的相关内容,看完上面介绍,原来小小的甘草有那么多功效,可治咳嗽祛痰,治失眠、烦热、心悸,治疟疾,治低血压,治阴下湿痒,治痘疮烦渴等,最后提醒大家,再好的东西也不能过量,甘草不能长期吃,久服甘草,还会引起低血钙,服用甘草一定要按照医生医嘱。

推荐阅读:

女性吃甘草可以调经吗 甘草的功效 

中医治疗便秘偏方 生甘草治疗便秘

以上内容由医网www.ewsos.com整理提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本文来源: http://www.ewsos.com/a/20170207/1479128.html

责任编辑:dengyz

最新保健资讯
疾病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