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症易发前列腺癌 治炎不能乱补肾壮阳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医网摘要:    慢性前列腺炎不像急性前列腺炎那样突如其来,而是隐隐约约长期反复出现,虽不危及生命,但目前医学界公认很难治愈且极易复发,许多患者还会将其带入老年。一起来了解前列腺炎吧。

  生活节奏的变快让很多人觉得不能够适应。特别是上班一族,高强度的工作,让很多男性不幸患上了前列腺炎。那么前列腺炎的症状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男人的难言之隐吧!
  
  过于劳累紧张谨防前列腺炎
  
  今年34岁的马克是一家电脑公司的销售经理。一天早上小便时,他发现自己的尿道口有黏黏的分泌物,并感到排尿困难。过了两天,症状有所减轻,但几个月后这种现象还没有完全消失,他还逐渐感到下体多处疼痛。他很纳闷:自己平时挺注意保养并洁身自好,这是怎么了?到医院看过后,他才知道自己患了中年男性常见的慢性前列腺炎。
    
  消除紧张有助减轻病症
  
  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至今众说不一,但得到医生普遍肯定的是,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有助于减轻病症。英国科学家米勒在研究中发现,前列腺炎患者在症状加重时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因素存在,消除紧张的行为疗法对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肯定是有益的。
  
  近几年,还有一个特殊的发现,就是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并没有那么大精神压力的汽车司机也占了较大比例,并且不易治愈。泌尿科从生理学观点解释说,久坐可使血液循环变慢,直接导致会阴及前列腺充血淤血:所以司机和久坐办公室的人别长时间坐着不动,在工作之余应适当活动,并及时变换体位。
  
  慢性炎症易发前列腺癌
  
  慢性前列腺炎还容易诱发前列腺癌。在以肉、奶制品为主食的国家,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比以米、菜为主食的国家更高,其中食用大量脂肪,特别是喜欢吃红肉的男性更要注意改善饮食,积极预防,以免发展成慢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不能胡乱补肾壮阳
  
  慢性前列腺炎症状多样、病程缠绵、易于反复发作,是一极常见而疑难的疾病,给中青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危害;若同时伴有性功能障碍、神经衰弱或男子不育者,其精神心理上的痛苦更大,会远远超过疾病本身。
  
  目前对前列腺炎的诊断、治疗、预防和保健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误区,患者要擦亮眼睛,遵医治疗。
  
  1、前列腺炎仅凭临床症状的诊断远远不够
  
  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对前列腺最新分类,本病分为:I型为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Ⅱ型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Ⅲ型(包括Ⅲa、Ⅲb)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IV型为无症状性前列腺炎。其中Ⅲ型占有前列腺炎患者的70%以上。不做前列腺直肠按摩、前列腺液细菌培养或病原体检查,滥用抗菌素,不但对前列腺炎的治疗无益,而且会带来诸多危害等。
  
  2、前列腺炎按摩液内,白细胞的多少与其轻重程度并不相一致
  
  大多数患者及其部分医生皆认为前列腺液白细胞的多少是判断其病情轻重及疗效好坏的指标之一,忽略了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的多少是极其不对的,卵磷脂小体的多少与炎症轻重、好转、稳定呈具相关性,前列腺液检查一次结果阴性不能轻易排除有无本病的可能,有时需要间隔多次检查,综合分析判断,而检查前列腺液一次阳性结果便可作出其病症的诊断。
  
  3、前列腺炎并不是皆要“抗炎”到底
  
  根据国内外临床资料统计:2/3以上的前列腺炎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无论从抗菌素的副作用还是医疗费用来讲,对未确诊为前列腺炎为何类型者,一般不主张使用抗生素,否则易于致体内菌群失调,甚或对胃肠、肝肾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大量的科研临床资料显示:在本病的治疗上,中西药物的结合具有很大的优势,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医治疗或西医治疗。
  
  4、走出“补肾壮阳”之误区
  
  前列腺炎患者当伴有性功能障碍或男子不育症时,切莫顺着广告误导求医问药,否则胡乱“补肾壮阳”。滥用春药易于导致生殖道充血水肿,体内物质消耗过多,这样只会加重其临床症状。不少资料证明高温及微波均可损害睾丸的生精功能,对未婚及已婚未育的患者来说:热水或药物坐浴、理疗或微波治疗以及局部前列腺药物注射等均不适宜。许多媒体广告上介绍的诊疗方法众多,皆说能彻底根治永不复发,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5、规律排泄精液减少诱发因素
  
  男子前列腺好比女子哺乳期之乳房腺,又若一“泉”,腺液排泄太过、不及对机体皆有害处。大龄青年不敢恋爱结婚、已婚患者畏惧性生活断不可取!精液必须定期排泄方可,必须顺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自然之理。日常生活之中还应避免受凉感冒,劳累熬夜,久坐久骑,忍精憋尿,酗酒嗜辣等,以冀减少诱发或加重本病的因素。
本文来源: http://www.ewsos.com/clxy/20151001/1182510.html

责任编辑:肖秀燕

最新保健资讯
疾病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