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时需防中耳炎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医网摘要:病是因细菌经过咽鼓管进入耳朵鼓室而导致的。起初,患者感到耳朵疼痛难忍,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不久就会感到耳朵里潮湿,疼痛大为减轻。有些人误以为病情已经好转,便不再就医,其实,疼痛减轻恰恰意味着鼓膜已经化脓穿孔,听力也已受到损伤。化脓性中耳炎造成的鼓膜穿孔,仅有一成患者会自行痊愈,绝大部分患者的听力会遭到损伤,必须动手术修补鼓膜。其危害还在于易转为慢性中耳炎,一旦感冒或耳朵进水,便会不停流脓。有些鼓...

中耳炎 问答导读 

感冒时需防中耳炎,病例分析,治疗方法参考请浏览相关页面,  患者发问: 耳鸣偶尔流浓近20多年生长到大量流浓 耳鸣 偶尔流浓近20多年生长到大量流浓●患者性别:男●患者春秋:●详细病情及咨询目的:寻找医治办法●本次发病及连续的时间:已经大量流浓●目前一般情况:耳鸣●病史:近20多年,最近加剧,●以往的诊断和医治颠末及效果:如今流浓量很少,耳鸣加剧●辅助查抄:●其它: 大夫答复,只能参考: 你好,你的病情属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重要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及时医治或医治不彻底,迁延而成;或为急性坏死性中耳炎的直接持续。另外,鼻、咽部的一些慢性病灶如慢性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或腺样体瘦小等亦为重要缘故。其致病菌多为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此中以革兰氏阴性杆菌较多。亦可见到厌氧菌的感染或多种细菌的混淆感染。 医治上应该针对病因医治,然后联合局部医治,中医辨证论治彻底清除病灶,防止并发症的产生。中华耳病网 大夫答复,只能参考: 你好,这里的大夫都是使用变乱之余在作热心的解答,如果我的答复对你有所帮助,请你点击采取答案,这是对咱们的独一支撑. 大夫答复,只能参考: 可中药粉外搽医治. ,......

  中耳炎了?).</P><P>前天游泳耳朵进水了,要是往常的话隔几个小时或晃晃耳朵水就会进去,但这次没有,如今已经快30小时了,并且耳朵内里有东西来回摆荡,宛如也不止一个,也不比是水.</P><P>请大夫帮我看下,情况紧张不,谢谢!</P><Pid=box1>患者性别:男</P><Pid=box2>患者年,...

  医网耳鼻喉百万问答,请浏览相关频道。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是因细菌经过咽鼓管进入耳朵鼓室而导致的。起初,患者感到耳朵疼痛难忍,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不久就会感到耳朵里潮湿,疼痛大为减轻。有些人误以为病情已经好转,便不再就医,其实,疼痛减轻恰恰意味着鼓膜已经化脓穿孔,听力也已受到损伤。


感冒时需防中耳炎

1.化脓性中耳炎造成的鼓膜穿孔危害:

化脓性中耳炎造成的鼓膜穿孔,仅有一成患者会自行痊愈,绝大部分患者的听力会遭到损伤,必须动手术修补鼓膜。其危害还在于易转为慢性中耳炎,一旦感冒或耳朵进水,便会不停流脓。有些鼓膜穿孔患者还会因耳内上皮细胞畸形生长,染上胆脂瘤型慢性中耳炎。

怎样治疗感冒时需防中耳炎如鱼虾、鸡蛋、牛奶、面粉、花生、大豆等。特别是某些药品,如磺胺类药物、奎宁、抗生素等均可致病。 (三)接触物如化妆品、汽油、油漆、酒精等。 2、必要时可做鼻腔分泌物涂片检查、变应性激发试验等。 3、脱敏疗法。 4、药物疗法:包括1.抗组织胺药物:这类药物包括克敏等,但息斯敏对心脏有毒性,慎用。2.色甘酸钠3.酮替芬,4.类固醇激素多局部应用,效果较好者如伯克钠,雷诺考特等。 5、局部治疗可用微波、激光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部分有效。 6、手术疗法:翼管神经切断术或岩大浅神经切断术,以降低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最新治疗包括等离子治疗,请参照过敏性鼻炎专题。

2.感冒后如何预防中耳炎?

(1).要避免“危险动作”擤鼻涕。

用力擤鼻涕会将病毒和细菌通过咽鼓管带入耳朵,造成中耳感染。清除鼻涕的最好办法是把鼻涕轻轻吸到嘴里,再吐到纸上。

(2).感冒后喝酒将导致咽鼓管充血、肿胀、不易打开,使咽鼓管更加堵塞,从而增加患中耳炎的危险。

值得注意的是,感冒后期,一旦出现浓鼻涕、头痛、耳疼等症状,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而不应去内科。


中耳炎 其他文章阅读 

  患者发问: 你好,大夫,我的耳朵 你好,大夫,我的耳朵常常出现油油的淡黄物质,身体也没有什么不适应,我想问下这种是什么缘故 大夫答复,只能参考: 你好,重要是怒气旺,可以得当的服用龙胆泻肝丸,中病即止。 ...

  食疗秘方: 1)干咳(包含感冒或过敏)--取生黑芝麻15克(约半汤匙),冰糖适量,共捣碎,用滚蛋水冲成半碗汤,凌晨空服,3天痊愈,忌吃鱼腥、过咸食品。 2)痰咳(包含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儿童气管炎)--每次用白萝卜100克、梨子100克,一块儿切碎,加一碗水煮熟,放适量冰糖食用,一日二次,连用3天止咳化痰。忌吃鱼类。 以上答复如果满意,请不要孤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点击“采取为答案”。


本文来源: http://www.ewsos.com/ebh/20120510/621916.html

责任编辑:liuwei

最新保健资讯
疾病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