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不育,男人原因最大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医网摘要:  在不孕不育人群中,纯粹由于男方原因所致的比例约占25%以上;而单纯女方因素则为45%;男女双方皆有问题的占22%;剩下大约超过8%的则是“原因不明”。照此计算的话,在不孕不育因素当中男性“参与”的比例起码占了50%。

  白领、大学生志愿到上海市人类精子库捐精,在体检中却被查出患有各种男性疾病。不仅不能捐精,而且还需要尽快动手术。近年来,本市男性的精子数量、质量和活动率也有所下降,男性不育现象越来越多。从后代健康角度而言,男士不妨“先成家、后立业”。
  
  捐精者6%有男性疾病
  
  在前来志愿捐精的1000多名男性中,大约有5%—6%的男性在之前的体检中发现各种男性疾病。比如:包皮发炎、生殖器畸形等,非但不能捐精子,还要马上动手术。
  
  因为捐精的质量要求非常高,合格捐精者的精子密度需达到6000万/毫升以上,为正常男性的精子密度2000万/毫升(这个标准即可生育)的3倍左右。在志愿者捐精之前,必须进行第一次免费的查体,结果竟然发现一部分志愿者患有各种生理疾病。如果不是查体,疾病就被疏忽了。
  
  晚婚致男性不育增多
  
  38岁的张先生事业有成,今年年初,终于和貌美如花的范小姐结为夫妻。不过一心想要个宝宝的他一年多来却未能如愿。结果检查发现,问题出在他自己身上。
  
  像这样的病例在各大医院男科门诊时有发现。如今,“先立业、后成家”的观念盛行,六成以上的男士希望等到有房、有车、事业小成以后再结婚。其实从健康角度而言,不妨“先成家、后立业”。目前结婚、生育年龄普遍推迟,而因为年龄大、压力大等导致男性不孕不育的人群也大量增加。其实,无论男女,生育最佳年龄应该在23至26岁。而目前国内不育发病率和世界水平一致,平均每10对夫妇中就有一对夫妇不能生育。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发展,有毒有害的气体对男性的精子影响远远超过对卵子的影响。特别是因男方原因引起的不孕不育比例明显增加,从以往的20%上升到40%,几乎翻了一倍。而与此同时,精子数量、质量和活动率也有所下降。
  
  有病拖上半年才就诊
  
  等到太太发出“最后通牒”,这时候才不得不上医院看病,因为错过了病情“萌芽期”,不仅治愈难度加大,还要吃“苦头”。
  
  日前,对全国16个省市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男性对于性功能方面的疾病治疗时间不及时,往往等到发病后6—8个月才去医院就诊,因而错过了最佳治愈时间。
  
  而与此同时,男性对性知识缺乏也是导致夫妻不孕不育的一个原因。临床上发现,不少男性病人竟然不知道何时受孕以及女性的排卵期。
  
  不育,男人有一半原因
  
  在不孕不育人群中,纯粹由于男方原因所致的比例约占25%以上;而单纯女方因素则为45%;男女双方皆有问题的占22%;剩下大约超过8%的则是“原因不明”。照此计算的话,在不孕不育因素当中男性“参与”的比例起码占了50%。
  
  引起男性不育的原因,除了来自于睾丸异常、射精障碍、免疫失调、精道梗阻、内分泌失调、附属腺炎症、精索静脉曲张等先天或后天的疾病,还受到化学工业造成的空气、水等环境污染,随处可见的各种辐射,以及抽烟、喝酒等对男性生殖健康的威胁。
  
  乱补药导致激素失衡
  
  不少男性听信广告,服用一些生殖保健类的补药,以期改变婚姻生活质量。有关认为,乱服补药可能会造成男性不育。
  
  因为一些所谓的补药里面往往含有性激素成分,可能会影响睾丸的正常生精功能,所以未育者在选择时应该格外小心,滥服补药会对生殖健康构成巨大的威胁。
  
  研究发现,汽车废气中的一氧化氮和铅最容易破坏精子质量,尾气中的一些重金属如铅、汞、镉等,是生精的大敌。
  
  除此以外,“白色污染”也会对男性生育造成很大影响。如果用塑料饭盒加热食物或者装热饭热菜,会产生类雌激素,使激素分泌紊乱,在抑制性欲的同时,会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
  
  精神紧张不利生育健康
  
  压力大、应酬多,如今“三高”的发病年龄提前到30多岁。“三高”症状还伴随着一系列的心脏病、高血压和肥胖等疾病。表示,高血压和糖尿病病人都可能影响到精子的数量和质量。
  
  此外,情绪也是影响精子质量的重要因素。情绪对男性精子的生成、成熟和活动能力也有影响。
  
  如果因家庭琐事,夫妻不和,互相指责,双方终日处于忧患和烦恼之中;或者工作劳累,压力过大,整日情绪不佳,这些不良的精神状态,可直接影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的功能,使睾丸生精功能发生紊乱,精液中的分泌液(前列腺液、精囊腺液、尿道球腺液等)成分也受到影响,极不利于精子存活,大大降低了受孕成功几率。

本文来源: http://www.ewsos.com/nxby/20151023/1193240.html

责任编辑:肖秀燕

最新保健资讯
疾病相关资讯